改革供热体制实施分户计量让热真正成为商品
长期以来,职工家庭用热、职工单位交费的福利供热制度让人们日子过得很舒服,但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影响了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2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中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我国供热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大致要在两年内完成。
无独有偶。2月21日,《北京市居民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正式实施,采用清洁能源自采暖的居民可按新标准申请领取每采暖季15元/平方米的补贴。这标志着北京市启动供暖收费改革制度迈出了第一步。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政府已经有了举动。去年12月,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8部委发布了《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采暖用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实行用热商品化。原则上各地区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
供热体制不改不行
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在目前以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北方城市住宅供暖的主要方式。
对比一家一户“炉火照天烧”的供热方式,集中供热不仅可以提高供暖效率,节约能源和运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但是,从集中供热这一制度诞生起,城市用热户和供热单位之间的纠纷就没有停止过。这一问题在北方一些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说不清楚的纠纷里,既有供热企业被欠费用的苦衷,又有用热户对供暖质量的抱怨。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长李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当前供热体制不完善造成的,说到底,是“热”还没有真正成为商品。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供暖收费率不足30%,比去年同期低了10%。面积最大的朝阳区,供暖收费率却只有20%。北京市政管委会供暖办公室主任刘维圻表示,北京市的供暖欠缴费达到了200亿元。
欠费成为供暖企业的沉重负担。例如北京热力集团,仅在2004年-2005年均供暖季中,用户由于各种原因累计欠费达数亿元,由于北京市改府已经不再参与出资建设城市热源和管网建设,市财政也停止了供热补贴,所以无论是新管网的建设还是管网维护、企业经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持,而供暖费的拖欠让企业很无奈。
北京热力集团的现状,只是相当众多国营供热公司的一个缩影。李秀说,有的国营供热公司的亏损程度,已经到了只能靠借贷度日的程度。而它们每年从银行贷到的款,只够付它们欠债的利息。
从住户角度看,以面积计量收取热费是典型的大锅饭供热模式。集中供暖条件下,要不要“热”,“热”得够不够,需“热”多长时间,热力价格是否合理,用户并没有选择权和话语权。这种方式下一般是24小时供热,不论是机关办公室,还是居民住宅,不论是针对白天人都去上班的住宅,还是针对有老人在家的住宅,供热公司对它们输送的热量都一样。即使就同一用户而言,不论是阳台还是卧室,都是一样的温度。这样一来,用户没有了选择用热量的权利。这种热费与热耗相脱节的买卖关系,造成用户没有节能的积极性——温度高了就开窗散热,人离开了房子也不愿关热节能。
供热商品化是出路
在住房制度和就业制度目益市场化的今天,如果不能让供暖和取暖行为变成完全的市场交易行为,就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去年年底发布的《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逐步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采暖用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实行用热商品化。同时,实行将采暖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统筹考虑各类人群的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原则上各地区可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
据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共有3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50%以上是非节能建筑,平均耗能是发达国家的3倍,节能改造任务很重。
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供热设施严重老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据了解,在我国城镇供热系统所损失的热量,有的占全部供热量的30%。我国供热系统普遍没有温控装置,导致用户无法进行行为节能,居民只好靠开窗户调节室温,造成的浪费大约占全部热量的7%以上。
在波兰,只要实行供热体制改革,建筑本身不进行改造,能源的节约就可以达到30%。仇保兴在新闻发布会上问:“我们在座的都在北京生活,你们离开家的时候有没有把暖气片关掉?我相信你们不会关,因为大家都是按面积收费的。如果像自来水和电这样收费,我们大家都会关。这一开一关,就节能30%。”
体制变一变,节能效果就如此明显。显然,谁用热谁交费的供热商品化模式是—条好的出路。
分户计量是关键
目前中国大多数住宅采暖采用传统的苏联式供热管网设计,其指导思想是将供暖作为一项人人平均享有的社会福利——它用单管串联的方式把一栋楼的消费者捆绑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热力循环,这种供暖方式不但效率低能耗大,而且无法实现分户控制,因为切断任何一个家庭的暖气,就会导致整个循环内的供暖系统瘫痪。所以,要实现供暖的市场化,分户计量是一个基础,也是供热体制改革破题的关键。
《意见》中有一条规定:“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须安装楼前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长李秀对此解读说,实际上楼宇是由3部分计量器具组成。第一是楼前热计量表,第二是分户计量表,第三是为了节能安装的温控阀。温控阀的生产标准可能在今年3月由建设部发布标准。
从技术上来说,分户计量也是有难度的。李秀分析说,由于水质太差,供热水的管道经过一夏天的搁置,里面铁锈很多。到冬天上水时铁锈杂质带到水中。现在的计量表多为机械式,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后计量就不准确了,再过一段时间计量表就不走了。这会给供热企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其他问题也存在着。比如,在目前已存的楼房中,没有安装分户热表的旧楼房占到总量的80%以上。对于这些旧楼,怎么改?实行热计量后,有的家庭可能过分节约用热,或者干脆停热,但是由于热具有传导性,一个住户即使停止用热,其邻居的热量也会被吸收过来。有人在北京试验表明,当一户80平方米的住宅停止供暖后,在其两边相邻住户还保证18℃左右室温的情况下,停暖房间温度也在10。C以上。还有热费计量表虽然和电表、水表等功能相似,但影响供热的因素却相对复杂:在享受同等室温的前提下,由于冷山墙、顶层等户型耗热较多,热表读数也必然要高。如何科学地测算出居民应该缴纳的热费,有较大难度。
应该看到的是,供热体制改革已经催生出巨大供热商机。3月14~17曰.中国国际供热空调、卫生洁具及城建设备与技术展览会(ISH)将在北京举办,它是德国法兰克福ISH展览会旗下的品牌展会之一。热计量和温控装置是其重要展出内容,这表明供热市场已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
[/HTML]